我,是一名军校学员,也是奋斗在新闻报道岗位上的宣传员。当我再次踏上三原校区这片热土,与2024级新学员们同吃同住,手持相机拍摄新训光影,夜阑挥毫记录军营生活,用心去聆听、去感受新学员矢志强军的故事,也在见证他们的蜕变中感受自己的成长。 信仰之光 “当我穿上军装,走在队伍中,清晨的阳光透过鲜红的标语,‘从军报国的人生选择最光荣’的字样格外耀眼,那也是父亲曾对我说过的话。”这是采访新生高子韬时记下的一句话,四代从军报国、赓续铁血荣光的故事深深感染着我。 家风是回忆长河中、结绳记事上的一个个印扣,源远流长,绵延至深。1948年,他时年17岁的太姥爷李守德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,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,先后参加了解放华北、解放太原、解放西北战役,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,可谓战功赫赫。而他的爷爷、父亲也曾是人民空军的一员,从小为他营造了携笔从戎、保家卫国的家风家训。高子韬正是踏着父辈的足迹,伴随信仰之光启航蓝天梦想。 展开剩余69%成长之声 “他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头!”某新训大队领导郑德峰对受到表彰的青年学员肖逸龙印象深刻:拉单杠达不到优秀水平就继续拉,他的手掌被磨出了水泡,仍咬牙继续坚持;每天训练结束后,总能看到他给自己“加餐”,俯卧撑、仰卧起坐、深蹲各100个;三公里跑不快怎么办?他就主动报名参加强化班,每天体能训练结束再加练一个三公里;战术课目不过关怎么办?休息时间,他向教员取经,掌握技巧,强化肌肉记忆。每当累到想要放弃,肖逸龙就告诉自己:“感觉辛苦,说明你在加速成长。” 当我深入一线练兵场,队列训练场上的步伐铿锵,刺杀训练时的杀声阵阵,那正是见证青春之花绽放的成长之声。青年学子们接触多样的军事课目,走进带有“战味”的课堂,每个人都在不断突破极限中磨砺血性胆气,锤炼战狼作风。 青春之色 不管前路坎坷崎岖,肩上的神圣使命总在催促着军人阔步前行。从单个军人队列动作到队列歌曲行进,从新学员的脚步从不停歇,一次次滴答流下的汗水,落在青春的扉页上,渐渐晕染出迷彩青春的底色。 党纪教育中,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利用驻地红色资源,进行现场教学,引导党员赓续优良传统,投身强军实践。(侯兴威 摄) 在2024级学员开学典礼的庄严时刻,新生欧君翔目光紧随那面承载着无数荣耀与梦想的军旗,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。三年前的那个冬天,同样是在这样的氛围下,新训班长的手轻轻将列兵军衔佩戴在他的肩上。经历两次军考洗礼后的欧君翔再次站在新训队列训练场上,从基本军姿的挺拔到稍息跨立的利落,从起步走的稳健到正步走的铿锵,脚下的土地似乎还残留着往昔的痕迹,每一步都踩在了来时的路上。 军营广阔无垠的天空时而黯淡,时而明朗,但有了这样一群热血的青年,这片土地便有了无限生机。为期两个月的新训时光如白马过隙,但我的脑海里依然浮现着那些英姿勃发的少年模样,在光、声、色交织中描绘出一幅成长与蜕变的青春画卷。(空军工程大学 司明晖 侯兴威) 责编/荆杰 发布于:安徽省 |